北歐 瑞典 斯德哥爾摩 斯德哥爾摩
斯德哥爾摩(瑞典語:Stockholm,關於這個音頻文件 發音(說明·資訊),當地華人有時稱其為斯京),瑞典首都,也是第一大城市。瑞典國家政府、國會以及皇室的官方宮殿都設在斯德哥爾摩。它位於瑞典的東海岸,瀕波羅的海,梅拉倫湖入海處,風景秀麗,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市區分布在14座島嶼和一個半島上,70餘座橋樑將這些島嶼聯為一體,因此享有「北方威尼斯」的美譽。斯德哥爾摩市區為大斯德哥爾摩的一部分。
從13世紀起,斯德哥爾摩就已經成為瑞典的政治、文化、經濟和交通中心。斯德哥爾摩由於免受戰爭的破壞而保存良好,現在共有100多座博物館和名勝,包括歷史、民族、自然、美術等各個方面。斯德哥爾摩也是一個高科技的城市,擁有眾多大學,工業發達。
斯德哥爾摩是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故鄉。從1901年開始,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紀念日,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隆重儀式,瑞典國王親自給獲諾貝爾獎者授獎,並在市政廳舉行晚宴。
斯德哥爾摩建於波羅的海與梅拉倫湖之間的島上市區,由兩萬多個大大小小的島嶼組成。由於這種特殊的水上景致,斯德哥爾摩又有水上美人之稱。市區內有50多座博物館、10座皇宮以及精彩迷人的舊市區,就算花上一個月的時間都無法盡覽斯德哥爾摩。建於13世紀當初是為了保護內部貿易中心普沙拉而設計的防衛城堡,13世紀中舊皇宮的高聳城牆築起,位置就在目前舊市區最重要的兩條道路上,隨著瑞典勢力的擴張,斯德哥爾摩的國際貿易地位漸形重要,更取代了烏普沙拉的地位成為瑞典首都,今日的斯德哥爾摩。
斯德哥爾摩的國際貿易地位漸形重要,更取代了烏普沙拉的地位成為瑞典首都,今日的斯德哥爾摩仍保留黃金年代的雍容大氣。不僅是舊城區沿、運河碼頭邊、錯落在緩坡的中世紀建築加上河濱公園的綠地,突出於都市天際線的教堂尖塔,營造出現代城市罕見的層次感。市區廣場和地下鐵的現代藝術創作,有別於冷調的北歐設計,顯得活耀且具生命力。
歷史
根據最早的史料記載,大約在1252年,斯德哥爾摩是鐵礦交易的一個重要地點。斯德哥爾摩(Stockholm)在瑞典語中是指木頭(stock)和小島(holm),這座小島就是現在斯德哥爾摩市中心的老城。
斯德哥爾摩據說是由比爾格·雅爾(Birger Jarl)建立的,目的是抵擋外國的海軍的侵犯和阻止梅拉倫湖邊上的錫格蒂那城的掠奪。城市選的位置是天然良港,適合船隻停靠。
斯德哥爾摩的戰略和經濟的重要性,使其在卡爾馬聯盟盟主丹麥國王和瑞典國內獨立派的角力中變得重要。1520年,丹麥佔據了斯德哥爾摩。同年的11月8日,丹麥人發動一場排除敵對勢力的屠殺,史稱斯德哥爾摩大屠殺。這場屠殺引起了很多暴動,最後導致了卡爾馬聯盟的破裂。
1600年,斯德哥爾摩的人口達到了1萬。17世紀,瑞典成為歐洲的一個主要勢力。1610年到1680年,人口增長了六倍。1634年,斯德哥爾摩成為瑞典國王的官方首都。隨著貿易條款的制定,斯德哥爾摩基本壟斷了外國商人和其他瑞典人的交易。
在1713年到1714年間,斯德哥爾摩爆發了黑死病。在1721年大北方戰爭結束之後,城市的很多地方都遭到了破壞,城市的發展也相應停滯了,人口停止增長,經濟增長緩慢。然而,斯德哥爾摩還是保留了它作為瑞典的政治中心的地位。在國王古斯塔夫三世的領導下,文化也繼續發展。皇家歌劇院就是那個時期建築的優秀代表。
19世紀後半葉,斯德哥爾摩重新恢復了經濟領先的地位。新的產業出現,斯德哥爾摩成為重要的貿易和服務中心,同樣也是瑞典重要的關口。那個時期人口增長迅速,主要是外來移民的迅速增長。到十九世紀末,只有40%的居民是在斯德哥爾摩出生的。城市的版圖也不斷擴大。很多科學研究所在19世紀成立,包括卡羅琳醫學院。
20世紀後期,斯德哥爾摩成為一個科技領先的,多人種的現代化城市。很多舊的建築被拆除了,更多新的建築建立起來。在這個世紀,很多產業從原來的勞動密集型轉變為高科技和服務的產業。
地理
斯德哥爾摩主城由14座島嶼和一個半島通過70多座橋聯繫成一個整體,以老城為界,將梅拉倫湖劃分為東西兩部分,西側為淡水,東側與波羅的海相接為鹹水。斯德哥爾摩以東是2萬4千座島嶼組成的群島。
斯德哥爾摩為岩石地質,市區地面高。堅硬的岩石地質一方面有利於房屋建設,房屋基礎部分可以相對簡單,一方面又不利於市政基礎設施的建設。諾貝爾研製炸藥的原始目的即為了方便工程人員開山築路和修建隧道。
氣候
由於城市位於北半球高緯度,斯德哥爾摩四季分明。每到12月底的冬至時節,白天大概只有6小時;到6月底的夏至時節,白天的長度超過18個小時。[2] 斯德哥爾摩有寒冷的冬天和溫和的夏天。據有氣象紀錄以來的統計,斯德哥爾摩的最高溫度是+38 °C(100 °F),最低溫度是-32 °C(-26 °F)。一年的日照時間大概超過1800個小時。
文化
斯德哥爾摩作為瑞典的首都,有很多國家級的文化研究所。最著名文化古蹟的是兩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的世界遺產:德寧翰宮和斯庫格墓地。
斯德哥爾摩最古老的部分是老城,它主要建造在Stadsholmen島上。它保留了中世紀的街道系統,兩條主路東長街(Österlånggatan)和西長街(Västerlånggatan)交叉橫貫整個島,還有一些小路通往岸邊。島上有名的建築包括巨大的德國教堂(Tyska kyrkan),一些公館和宅邸,如貴族院(Riddarhuset,諾貝爾的住宅)等。
1998年斯德哥爾摩被評為歐洲文化之都。
文學
和斯德哥爾摩相關的文學家包括:詩人和歌詞作家卡爾·麥可·貝爾曼(1740年-1795年),小說家和戲劇家奧古斯特·斯特林堡(1849年-1912年),小說家雅爾瑪·瑟德爾貝里(Hjalmar Söderberg)(1869年-1941年)。其它的名人還包括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埃溫特·詹森(1900年-1976年),流行詩人和作曲家埃弗特·陶貝(1890年-1976年)。小說家皮爾·安德斯·弗根斯特姆(1917年-1998年)寫了一系列的小說描繪19世紀到20世紀中期斯德哥爾摩的生活。
建築
城市最古老的地方是在一個小島嶼上的老城。現在仍舊保留了原來的中世紀的街道。斯德哥爾摩最古老的建築是13世紀後期建造的騎士島教堂(Riddarholmen)。1697年一場大火將中世紀的城堡燒毀,重建的斯德哥爾摩皇宮是巴洛克風格。斯德哥爾摩大教堂(Storkyrkan)是斯德哥爾摩主教的轄地,就在皇宮邊上,它建於13世紀,18世紀重修。
15世紀,城市就開始向外擴張,從原來的島嶼擴張到在周邊的島嶼和陸地。19世紀工業化時期,城市迅速發展,整體規劃和設計受一些大的城市如柏林和維也納的影響。那個時期的著名公共建築包括瑞典皇家歌劇院。
20世紀,新的建築風格興起。城市的風格由最初的中世紀到文藝復興,現在轉成新藝術運動風格。斯德哥爾摩市政廳是其中的代表,由拉格那爾·厄斯特貝里(Ragnar Östberg)設計,建造時間從1911年到1923年。其它的建築包括斯德哥爾摩公共圖書館和斯庫格墓地。
1950年代,城市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斯德哥爾摩開始建造地鐵。隨著新的郊區不斷擴展,市中心的一個相當大的部份也被重新設計。1960年代商業中心賽格爾廣場建成。周邊的知名建築包括文化宮(Kulturhuset)、城市劇院(Stadsteatern)和國家銀行。
博物館
斯德哥爾摩是世界上博物館最多的城市之一,一共有70多個博物館。 瑞典國家美術博物館裡面收藏了16,000幅畫和30,000件手工藝術品。 瑞典現代藝術博物館是瑞典國家級博物館,主要收藏現代藝術家的作品,如巴伯羅·畢卡索和薩爾瓦多·達利。
劇院
在斯德哥爾摩所有的劇院中,皇家戲劇院是歐洲最著名的劇院之一。瑞典皇家歌劇院建於1773年。其它有名氣的劇院包括斯德哥爾摩城市劇院、人民歌劇院、現代舞劇院、中國歌劇院、奧斯卡劇院等。
影片分享
相關連結:
維基百科:斯德哥爾摩
官方網站:斯德哥爾摩
瑞典官方旅遊網站:瑞典官方旅遊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