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尼斯旅行社 世界各國旅遊資訊 一生珍藏 花的世界 Google關鍵字排名第一名 旅遊省錢小秘密

 德拉克洛瓦是法國浪漫主義運動的大師,與傑利柯﹝Gericault﹞過從甚密,並且熱烈地崇拜傑利柯。由於受到傑利柯的影響,他捨棄了當時風靡十九世紀初期法國畫壇的古典造形和古典文學題材,而是對英國美術及動物畫產生興趣。1825 年,他在英國時,深深為英國畫風的色彩和新鮮技法所感動,特別是風景畫和取材自中世紀或軼聞逸事的繪畫。

 德拉克洛瓦首次參加沙龍展出的作品:《但丁和味吉爾共渡冥河》﹝Dante and Virgil Crossing the Styx﹞很得好評;接下來的作品《巧斯島屠殺記》﹝The Massacre at Chios﹞、《薩旦納帕路斯》﹝Sardanapalus﹞,他運用更亮麗的色彩,取材自當代及異國風味的文學性主題,而技法也更純熟自由,但飽受無情的攻擊。

 1832 年的北非之旅,為他敞開了一個嶄新的視野,從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生活、動物的題材,拜倫﹝Byron﹞詩句裏的意象,到土希戰爭的典故,都成為德拉克洛瓦創作巨幅作品的題材。

 1830 年代中期,他開始受到政府器重,接下許多大規模裝飾畫的製作工程,這些工程是他的終生對手安格爾﹝Ingres﹞求之而不得的。但是他最喜愛的則是揮灑自如、色彩豐富的小品畫,描繪戰爭、狩獵、動物間的格鬥等題材,以及蕭邦等好友的肖像畫。他在 1822 ~ 1824 年間和 1847 ~ 1863 年間所記的日記,是有助於了解他的生平和作品,以及當時巴黎社會、知識界、藝壇的珍貴資料。

more...

   
  德拉克洛瓦﹝Eugene Delacroix﹞作品介紹
自由領導人民﹝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
1830 年
油彩‧畫布,260 x 325 公分
羅浮宮,巴黎﹝Paris﹞,法國
 

 在 1830 年 7 月「光榮的三天」裡,巴黎有產階級加入了大學生和無產階級奮起反抗政府的行列,這場反對查理十世的爭戰,使得畫家和作家們激情澎湃。作為其中一員的德拉克洛瓦,以《自由領導人民》這幅畫顯示了他參與國家政治事件的決心。從這點來看,他和大衛﹝Jacques-Louis David﹞一脈相承。這幅畫有著鮮艷的色彩、強烈的明暗對比,和生動細膩的表現力,畫面傳達出的訊息發人深省,使觀眾彷彿身歷其境。

 德拉克洛瓦並沒有參加 1830 年的革命運動,但他是國民衛隊的成員。因此他把自已畫成在自由女神右側的人物,一個頭帶高帽、手持長槍的青年知識份子。

 這幅畫的最大特點在於它的政治意義,除了作為政治宣傳之外,這幅畫是繼哥雅之後的第一幅關於近代政治的畫作。畫中旗幟上的紅、白、藍三色,和匍匐在自由女神腳下、仰臉、受傷的青年身上所穿的藍色長衫,以及頭上的紅巾,襯托著畫中的灰色和赭色的色調。整幅圖看起來構圖嚴謹,色彩協調,主要形體具有精確性和動態感,產生一種激情和真實感,使它成為近代政治畫的代表。

more...
坐在墓園的少女﹝Girl Seated in a Cemetery﹞
1824 年
油彩‧畫布,66 x 54 公分
羅浮宮,巴黎﹝Paris﹞,法國
 

 《坐在墓園的少女》這幅畫的特色在於女主角帶著訝異與期待的眼神,象徵對於未來與現實生活的不確定感與期盼心理,和當時正值革命時期的民眾心理正好相符。

more...
丹吉爾的狂熱教徒﹝The Fanatics of Tangier﹞
1837 ~ 1838 年
油彩‧畫布,98 x 131 公分
明尼亞波利藝術學院,明尼亞波利﹝Minneapolis﹞,美國
 

 德拉克洛瓦在北非的旅行時,一方面從事創作活動,一方面又領略眾多新奇的事物。這使得他回到法國以後的畫風從以往的神話題材和學院畫風轉移為東方風格,這種轉變是因為東方風格的繪畫題材新穎、色彩鮮耀、形體完美,又由於他本人曾身歷其境、遊覽當地,才能夠深刻地揭示人類靈魂那真實而又奇特的本質。

 德拉克洛瓦以北非風光為創作題材的時期持續了將近 30 年的時間,他藉著《阿爾及爾的女人》﹝Women of Algiers﹞這幅畫把窗口開向東方女性世界的奧秘,又從《丹吉爾的狂熱教徒》﹝The Fanatics of Tangier﹞這幅畫揭開了 18 世紀伊斯蘭教隱士西迪.穆罕默德.伊本.埃薩的弟子們的面紗,他們帶動了瘋狂而又神秘的騷亂。

 在《丹吉爾的狂熱教徒》這幅畫裡,德拉克洛瓦成功地把觀賞著帶入他那充滿幻想色彩的奇遇中。畫面是伊斯蘭教徒所在的一條街道,那兒有一堆人群。更確切地說明這幅畫,德拉克洛瓦是要我們從畫面右側白牆頂上的兩位人物的視點,俯瞰街上的情景。赭石色描繪出的陰影是一排排的房屋,幾抹陽光灑瀉在陰影裡。高大的房屋與蔚藍的天空相連,成為教徒們的背景。

 高處的數名人物形態和服飾各異,在白色的襯映托下顯得格外絢麗多彩。在前景部份,左邊有一名婦女的身影,她裹著一件白色大衣,體態輕盈,線條優美。畫面右邊的兩名旁觀者身披斗蓬,黑白分明。騎士身著黑色連帽斗蓬,旁邊的旌旗迎風飄蕩。畫面中央的教徒們則群情激昂。這幅畫不僅描繪了一起事件,而且表現出在激動騷亂的場面裏,群眾集體的動作和情感,成功地創造出生動而逼真的畫面,並流露出自然流暢的速寫風格。

more...
但丁和維吉爾共渡冥河﹝The Barque of Dante﹞
1822 年
油彩‧畫布,189 x 246 公分
羅浮宮,巴黎﹝Paris﹞,法國
 

 德拉克洛瓦以《但丁和維吉爾共渡冥河》及《巧斯島的屠殺》﹝The Massacre at Chios﹞這兩幅作品闖入巴黎藝術界,它們分別於 1822 年和 1824 年在沙龍展出,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他在這兩幅畫中展示了新穎的審美觀和表現手法,與大衛及其後繼者安格爾的古典畫風截然不同。德拉克洛瓦的作品充滿活力的佈局、富於動感的畫面、奔放的線條和帶有鮮明色彩的筆觸,動搖了一切視覺的習慣。

 這幅畫根據《神曲》﹝Divine Comedy﹞的故事,表現站在船中央的但丁﹝Dante﹞被維吉爾﹝ Virgil﹞引導乘著卡隆的渡船,穿過地獄湖的情景。畫中在風浪裏顛籐的小船,象徵著人們被激情所折磨的情景,和被死亡威脅的悲劇,這樣的主題在德拉克洛瓦的畫中時常出現。在這幅畫裡,他運用了對比色調,以突出主題,兩個站立的、裹著大衣的人物的衣著色彩,為互補的綠色和紅色;這和慘烈的旋風以及一群撲向渡船的冥界裸身人物,形成鮮明的對照。

more...
鋼琴家蕭邦﹝Frederic Chopin﹞
1838 年
油彩‧畫布,45.7 x 37.5 公分
羅浮宮,巴黎﹝Paris﹞,法國
 

 德拉克洛瓦為他的好友波蘭鋼琴家蕭邦﹝Frederic Chopin﹞畫這幅畫,但是它尚未完成。據說《鋼琴家蕭邦》與《作家喬治桑》﹝George Sand﹞這兩幅畫原來是一張畫的。蕭邦和喬治桑同居在鄉間的時候,德拉克洛瓦來訪問他們,並且感覺到家的溫暖,因此為他們一起畫了這幅畫。但是後來這件畫的所有者將他們兩人分別割下來當作是兩幅畫來賣,因為兩幅畫的價錢比原來的一幅價錢要高。

more...
作家喬治桑﹝George Sand﹞
1838 年
油彩‧畫布,79 x 57 公分
哥本哈根美術館,哥本哈根﹝Copenhagen﹞,丹麥
 

 德拉克洛瓦為他的好友波蘭鋼琴家蕭邦﹝Frederic Chopin﹞的情人作家喬治桑﹝George Sand﹞畫這幅畫,但是它尚未完成。據說《作家喬治桑》與《鋼琴家蕭邦》這兩幅畫原來是一張畫的。蕭邦和喬治桑同居在鄉間的時候,德拉克洛瓦來訪問他們,並且感覺到家的溫暖,因此為他們一起畫了這幅畫。但是後來這件畫的所有者將他們兩人分別割下來當作是兩幅畫來賣,因為兩幅畫的價錢比原來的一幅價錢要高。在這幅畫裡,喬治桑似乎正在傾聽蕭邦為她彈琴。

more...
薩達那培拉斯之死﹝The Death of Sardanapalus﹞
1827 年
油彩‧畫布,392 x 496 公分
羅浮宮,巴黎﹝Paris﹞,法國
 

 《薩達那培拉斯之死》是一幅激昂、無法、充滿情緒的畫,其中表現出人類在暴亂時的野蠻、淫蕩和病態的殘忍,它可以說是浪漫主義時期最浪漫的一幅畫。

 這幅畫在描述亞述國王被圍困在尼尼微宮中,為了不讓他擁有的一切財產落入敵人之手,於是命令宮中的官吏屠殺他的馬匹、妻妾。圖中左上方坐躺在床上的沙爾丹納帕勒親眼目睹這個場面,各種扭曲人體以對角線的安排以及金子和鮮血的顏色,突顯這場東方屠殺的猛烈。

more...
巧斯島的屠殺﹝The Massacre at Chios﹞

1823 ~ 1824 年
油彩‧畫布,417 x 354 公分
羅浮宮,巴黎﹝Paris﹞,法國

 

 《巧斯島的屠殺》這幅畫敘述希臘人民為反對土耳其人的壓迫,所引起的一場戰爭中的悲慘經歷,畫作展出後,引起了西方世界的震驚。這幅畫證明了德拉克洛瓦對歷史題材的重視。

 這幅畫的線條和構圖十分嚴謹,但是德拉克洛瓦卻以大膽新穎的手法,表現光和大氣下的色彩。正如畫家的許多作品一樣,這幅畫是由三個部份構成;前景是一組傷患和俘虜,出現在明暗相間的背景上;中景是發生戰爭的平原;第三部份則是占整個畫面的三分之一的天空,幾乎全部被黃色的煙雲所覆蓋。

 德拉克洛瓦在創作這幅畫中很注重色調深淺的變化,他把位於前景後方的人物形體隱沒在黑暗中,以突出光亮處人物的悲慘狀況。除了精細地勾畫、巧妙地分佈形體之外,他也十分注意多種色彩的配置使用:在畫面的左邊,男人頭帶紅色帽予,女人身穿綠色外衣;畫的右邊,老婦人身上的紅色長衫,在赭色和陰影中顯得格外分明;接下來便是暖色與灰色的變幻,以及騎兵和奴隸組成的裸體人群,整幅畫的色彩和諧一致。

more...
阿爾及爾的女人﹝Women of Algiers﹞
1834 年
油彩‧畫布,180 x 229 公分
羅浮宮,巴黎﹝Paris﹞,法國
 

 1832 年德拉克洛瓦的北非之旅,為他敞開了一個嶄新的視野,途中他曾寫信說道:「在這裡所謂名譽已成無意義的詞彙,所有的一切變成愉快的怠慢。誰能夠否定這是人世中最理想的狀態呢?」這句話把《阿爾及爾的女人》﹝Women of Algiers﹞這件作品之氣氛如實地表現出來。

 這幅畫的場面是在描寫德拉克洛瓦停留非洲期間所造訪的回教徒閨房之內部。其直接經驗在他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並且決定了他爾後風格的形成。德拉克洛瓦在這幅畫中除了仔細描寫瓷磚、窗帘、絹、寶石等物,讓它們彼此互補之外,還呈現一個特徵是畫中人物的形態十分自由。自從這件作品完成隻後,德拉克洛瓦又陸續描繪關於中東和近東生活的系列作品。

more...
基督渡海﹝Christ on the Lake of Gennesaret﹞
1853 年
油彩‧畫布,56 x 61 公分
私人藏品,蘇黎世﹝Zurich﹞,瑞士
 

 德拉克洛瓦住在迪埃普的期間,經常全神貫注地觀察大海,渴望去了解大海。此外,他也總是企圖描繪出人類是如何地藐視自然,表現物質和精神之間的永恆衝突。在這裏看到的這一幅,是以從左到右的對角線構圖,出現在畫面上的是處於洶湧波濤中的孤船,船上的弟子們驚慌失措,而耶穌卻正在船頭酣睡。這幅畫雖然表面上看是浪濤駭浪,但並未破壞畫面結構的秩序。

 事實上,對角線兩側的人物形態是相互對稱的。在船尾的地方,我們看到兩名坐著的槳手,正朝船舷側身;接著是兩名抬起手臂的門徒,身上的衣服隨風而鼓;最後還有兩個人物位於基督前後,使基督則成為畫面的焦點。在這幅畫上,幾乎只是一片綠藍色的怒濤,而海天相接的天際,僅是一條纖細的飾帶,遠方聳立的金字塔形海岸,象徵基督的形象。木船和人體的褐色及赭色、披風的紅色、基督身旁兩名弟子的焦土色,在綠藍色的大海底色上,顯得十分鮮明。基督身穿天藍色披風,成為整個畫面中唯一的明亮點。這幅偉大的作品又像是一首頌歌,它歌頌著因戰勝人類的激情和死亡恐懼,所獲得的勝利,而基督沉睡中的安詳神情正是死亡的象徵。

 
安多洛美達女神﹝Andromeda﹞
1852 年
油彩‧畫布,32.5 x 24.8 公分
休士頓美術館,德州﹝Texas﹞,美國
 

 《安多洛美達女神》這幅畫所呈現的藝術型態有別於德拉克洛瓦的其他畫作。圖中主體是一個婀娜多姿的女性,以一種讓人猜不透的神情眺望側方,可以發觀賞者的另一層思考空間。

 
 ※以上資料來源:視覺素養學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