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尼斯旅行社 世界各國旅遊資訊 一生珍藏 花的世界 Google關鍵字排名第一名 旅遊省錢小秘密

安東尼·高第·科爾內特(加泰羅尼亞語:Antoni Gaudí i Cornet,1852年6月25日-1926年6月10日)是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現代主義」(Catalan Modernisme,屬於新藝術運動)建築家,為新藝術運動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高第出生於雷烏斯,世代是做鍋爐的鐵匠,所以他天生具有良好的空間解構能力與雕塑感覺;又因小時患有風濕病而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只能敏銳的觀察大自然,使他日後成為師法自然的建築師。高第從觀察中發現自然界並不存在純粹的直線,他曾說過:「直線屬於人類,曲線屬於上帝。」所以終其一生,高第都極力地在自己的設計當中追求自然,在他的作品當中幾乎找不到直線,大多採用充滿生命力的曲線與有機型態的物件來構成一棟建築。

他是五兄弟中最小的一個,受到父親的鼓勵而到巴塞隆納讀建築系。1878年,瓷磚商馬紐·維森斯(Manuel Vicens)委託高第設計一棟避暑別莊,叫做維森斯之家(Casa Vicens),高第從此開始了自己的設計生涯。然而維森斯之家並不是高第最經典的作品,高第在接下來的幾個作品當中,才漸漸樹立起自己獨一無二的建築風格。1878年高第也認識了他最重要的贊助者,顯赫的歐塞比·桂爾先生(Eusebi Güell),奎爾先生驚於高第的天才,從此委託高第設計墓室、殿堂、宅邸、亭台等,使高第能充分自由地表現自我,發揮才華。高第的許多作品除了表現極強烈的個人風格之外,也對往後的現代設計乃至於後現代建築設計提供了許多養分。

高第終生未婚,除了工作,沒有任何別的愛好和需求,聖家堂是他最偉大的作品,他把一生中的43年都貢獻在那裡,1925年還乾脆搬到教堂的工地去住,全心全意研究教堂的結構設計,1926年6月7日的下午,高第完成當天的工作從聖家堂到市中心的教堂做禮拜,被一輛電車撞倒,當時他衣衫破舊,路人以為是流浪漢,把他送到聖十字醫院,三天後去世了,大家才發現流浪漢竟是高第,為他舉行了很隆重的葬禮,送葬的隊伍從聖十字醫院一直緩緩的延伸到了聖家堂,把他安葬在他未完成的聖家堂地下。

more...

   
  高第﹝Antoni Gaudi i Cornet﹞ 作品介紹
聖家堂
 

西班牙的建築師高迪的作品,以 豐富的創造力和虔誠的信仰於 1882 年動工建造,但至今仍未完成, 被世人稱為「未來的廢墟」、「無法完成的傑作之紀念碑」。 建築風格屬新哥德式,教堂內東側的塔象徵「基督的誕生」、西側為「受難與死」,而南側則代表「榮光」。 教堂有代表耶穌的誕生、感情和死亡的三面外牆,雕工精細逼真,若站於牆下,可發現每幅牆的角度都向內微微傾斜,栩栩如生的浮雕之精緻得令人讚嘆不已。

高第的過人之處,就在於他不但能結合傳統與當代的各種建築風格,還同時保有原創 力,在技術上做大膽的突破,並運用精彩、獨特而且深富創意的裝飾,讓每一件作品從建材、型式、到門、角、窗、牆等任何一處細部,都獨一無二,也因此高第的 建築風格很難被歸類,也莫怪乎他能得到「建築史上的但丁」雅號。

從1926年時高第意外身亡至今,這大師壯志未酬的曠世巨作始終是巴塞隆納無可取代的地標。 原創靈感來自蒙特瑟瑞(Montserrat)聖石山,高約170公尺的中央尖塔環繞著象徵十二使徒的十二座鐘塔,每四座一組,各有一個可俯瞰的立面,分 別細訴基督的誕生和幼年、受難和死亡、最後晚餐和基督榮光。

more...
米拉之家(Casa Mila)
 

奎爾公園、奎爾宮與米拉之家都是西班牙建築大師高地的作品,建築本身受到多元文化的啟發,而這三個作品也真正達到無國界的境界,在折衷形式的風格之中,仍有強烈的個人特色,使得高地不僅在建築領域,其在庭園設計、雕刻以及所有形式的裝飾藝術中享有不受拘束的支配力。

米拉之家又稱米拉公寓。當地人稱為石頭房子,曲線波浪、呈不規則狀的白色牆壁,以及屋頂上各式造型奇特的可愛煙囪,就像是在童話故事裡的世界一樣,米拉之家是西班牙建築師高迪在巴塞隆納那設計最成熟的作品,同時也是最後一棟民宅建築,堪稱是西班牙現代主義建築代表作。

位於賈西亞大道(Passeig de Gracia)上,佔地一萬一千平方公尺的米拉之家,堪稱高第落實自然主義最成熟的作品。從裡到外,整個結構既無稜也無角,全無直線的設計營造出無窮的空間流動感。

more...
巴由之家(Casa Batllo)
 

巴由之家與米拉之家相去不遠,同樣是賈西亞大道上的建築珍寶,它雖然不是高第所建,但卻經過高第從外到裡全部改頭換面的工程。

被譽為巴塞隆納街上最美麗的一棟建築,是建築師高迪設計迥異於正統公寓的作品,立面有著龍形風格及色彩鮮豔的陶瓷,屋頂由五彩繽紛的瓷磚鋪成,曲起伏、有如生物骨骼結構般的牆面,就像童話中的怪龍。走進巴由之家內,像是進入生物身體的感覺,奇特的造型,吸引著觀光客的好奇心及激發想像空間。

more...
奎爾公園(Park Guell)
 

奎爾公園、奎爾宮與米拉之家都是西班牙建築大師高地的作品,建築本身受到多元文化的啟發,而這三個作品也真正達到無國界的境界,在折衷形式的風格之中,仍有強烈的個人特色,使得高地不僅在建築領域,其在庭園設計、雕刻以及所有形式的裝飾藝術中享有不受拘束的支配力。

西班牙建築大師高第的作品,色彩繽紛的裝飾及天馬行空的構思,表現出超現實及童真的趣味風格,公園的入口處有兩座如童話世界中的糖果屋,包覆著亮麗釉彩,還有利用屋頂邊緣做成的世界最長座椅,活潑而舒適。還有一隻以瓷磚拚貼,色彩艷麗會噴水的蜥蜴,是公園中的吉祥寶物。 標誌十字架,彷彿童話故事裡的糖果屋再現,令人童心大作。

接著是寬廣的樓梯,樓梯上那隻彩磁彩陶拼貼的大蜥蜴,大剌剌地等著妳合影,是公園最受歡迎的留影標誌。

more...
卡佛之家(Casa Calvet)
 

高第在有生之年唯一獲得的建築獎項,就是以1900年剛落成的卡佛之家,而獲得巴塞隆納市議會(Barcelona City Council)頒贈的同年「最佳巴賽隆納建築獎」。 卡佛之家是紡織品實業家D. Pedro Martir Calvet的居所以及辦公室。

more...
奎爾紡織村(Colonia Guell)
 

奎爾村是奎爾安置其紡織工廠及工人之處,也是西班牙至今留存建築與村鎮計劃最完整的古蹟之一。

奎爾紡織村(Colonia Guell)包含一座紡織工廠、一大塊住宅區,以及一棟小教堂。不過,高第僅親自完成奎爾村教堂的地窖部分,其餘村鎮上的房舍則由高第的兩位門徒F。 Berenguer、J Rubio i Bellver所完成,整個村鎮整齊畫一的建築風格,令人印象深刻。

雖然高第僅完成奎爾村小教堂的地下室,但這間教堂卻是高第作品中最常被研究與景仰的作品之一,因為就是在這間地窖的工程上,高第實踐了利用吊砂袋的線繩,來計算每一個拱的承重量,以及利用其鏡子反射來安排柱子的位置、傾斜度等,在聖家堂裡也運用到此技術。

奎爾村小教堂最主要的支柱只有4根,就在禮拜堂內,其餘則以不規則的磚拱來協助。禮拜堂外則是一個小迴廊,同樣以不規則的彷樹狀磚石柱、拱支撐不規則的天花板。

沿著禮拜堂右側的樓梯往上,到達地窖禮拜堂的屋頂,這兒才是教堂的地面建築要開始之處,但到現在為止,仍然是一片平地,地上畫的原點和線條,表示梁柱所在地及支橕點。

這些如樹枝般的支柱,配上小小的馬賽克花紋,以及禮拜堂內粗獷的玫瑰花窗,在在散發著一種自然原生的氛圍,完全不同於其他教堂的人造聖潔感。禮拜堂內以木頭和鑄鐵做成的椅子,也是出自高第的設計。

除了奎爾村的小教堂外,村鎮內的民宅,皆以紅磚、石為主要建材,令人眼花撩亂的紅磚排列與堆砌法,讓人不得不佩服高第等人對於磚石、幾何學的高超運用,許多磚石堆砌法甚至和中國的閔式建築有異曲同工之妙!

more...
文生之家(Casa Vicens)
 

初見到花花綠綠的文生之家,那種彷彿看見童話屋般的愉悅心情,可真讓人打從心底佩服屋主與建築師的大膽與創意!這座瓷磚製造商的私人宅第─文生之家,正是高第成為建築師之後,初試啼聲的處女之作。

more...
奎爾別墅(Finca Guell )
 

奎爾請高第在其別墅中設計馬廄及門房的小屋,高第於是設計了數棟風格不一的建築物,以配合已經存在的別墅。和他其他大約同時期的設計一樣,紅磚成是主要的建材之一,他因此設計了多拱的馬廄,使得偌大的建築物中間不需要大梁。

但今日觀光客不能入內,只能在外駐足欣賞高第根據一篇史詩所設計的大門,一隻鑄鐵雕塑、活靈活現的龍盤踞在大門上,門房及圍牆則利用磁磚、陶磁和紅磚排列建成,適度佐以色彩鮮艷的馬賽克,讓人目不暇給。 在大門右上方,高第的標誌「G」、及柱頂根據希臘神話「海絲佩拉蒂的果園」所設計的橘子樹,值得細細欣賞。 今日,此棟別墅已改為加泰隆尼亞建築學院的高第協會所使用(The Gaudi Chair of the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of Catalonia)。

資料來源:奇摩旅遊

 
奎爾宮(Palau Guell)
 

賞識高第的奎爾公爵為了不想荒廢其家族產業,同時也想捥救蘭布拉大道(La Rambla)西區不好的聲名,於是決定請高第為其設計一棟華美絕倫的住宅。

信任高第的奎爾公爵並不限制高第任何預算、花費,甚至工期,所以高第得以盡情發揮,實現在腦中的所有創意。

最後,此間公寓總共蓋了6年(1886-1891),幾乎花光奎爾公爵的大部份財產,也是使得高第聲名大噪的作品,1969年被西班牙政府列為國家級史蹟,1985年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奎爾宮(Palau Guell) 位於在巴塞隆納最熱鬧的蘭布拉大道萊修(Leisu)劇院附近的狹小巷弄間,從窄巷中很難看見她高廣的全貌,而精彩細緻豪華的內部更是其精髓。 鍛鐵鷹雕的大正門擺明了她的不凡,登上到屋頂更會驚呼:整整20根的彩色煙囪全由細碎彩磚拼貼,在艷陽下閃爍,如萬花筒一般。 宮殿內無論是蒼芎般的天花板、樑柱都有精巧的雕刻,就連鑄鐵露台也別出心裁,或如繩之螺旋或如柵之方正,整齊中見繁複。而其從大門直達馬廄的設計,蜿蜒曲折,淋漓盡致的空間運用手法在當時更是創舉。

資料來源:奇摩旅遊

 
貝列斯夸爾德(Bellesguard)
 

貝列斯夸爾德(Bellesguard)的所在位置,曾是加泰隆尼亞最後一任國王於15世紀的夏宮所在處,其英文的意思是「美麗的景色」(Good view),後來由Doña María Sagués女士取得這塊土地,但其上己幾乎沒有留下任何舊建築。

由於Doña María Sagués一直非常仰慕高第,因此委請高第幫她設計這棟別墅,建材多運用自當地取得的石材及磚塊,外表呈現柔和的土地黃色,不但隱約讓人回想起原在此處的中世紀行宮,也和周圍環境互相呼應。

高第設計了許多並排的哥德式瘦長窗子,使得此建築物看起來更高,又能提供內部充足的光線。同時,在每棟高第建築上都可以見到的聖十字,這次被設計在塔樓的頂端,覆蓋著馬賽克,在太陽下耀眼無比。

值得細看的部分當然是各種不同的窗欞及露台,高第運用各種石塊的幾何排列,變化出多種圖案,讓每個窗子都有獨特的表情,甚至有些窗框上還有星星馬賽克圖案,增添幾許童趣。

屋子大門旁、角落,及院子裡的馬賽克椅是高第的助手所設計的,色彩鮮艷。

 
米拉勒之門(Finca Miralles)
 

米拉勒社區由高第的好朋友Hermenegild Miralles Angles所擁有,他邀請高第為他的財產設計圍繞社區的圍牆和大門,高第欣然接受,設計了36段的圍牆,但如今只剩正門和附近的圍牆還留著。

波浪狀的粗石圍牆,由陶磁、磁磚、灰泥所組成,原先覆蓋著金屬格子的門,但隨著時間慢慢腐蝕,今天只剩邊門還在。更可憐的是,正門上方的天幕也已經換成複製品,已非原來高第利用磁磚做成龜殼狀的屋頂。

幸好,像是祥龍盤踞的欄杆,以及躍動的建築節奏依然屹立,讓遊客仍能從中補捉高第的巧思。

 
聖德雷沙學院(Collegi de les Teresianes)
 

聖德雷沙學院是一間私人的天主教女子學校,1889年高第接手時,已經蓋好地基及一樓了,高第不但接受既成的建築、有限的預算,以及校方禁慾、不張揚的規條,還能同時在建築成品上保有自己獨特與富有想像力的風格。

在此棟建築中,高第運用了許多拱型設計,以取代梁柱。 而有著摩爾風味的細瘦尖拱,剛好也與教會保守的作風對了味,可以說是最聰明的結合。當然,高掛建築物一角的JHS(耶穌的縮寫),以及繁複的鐵鑄門扉,都是能讓人一眼就能辨識出設計者是高第的獨家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