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 特拉維夫 特拉維夫白城
特拉維夫白城(希伯來語:העיר הלבנה,英語:White City)是特拉維夫市內一群現代主義風格的建築物,由於其外牆多為白色,故名「白城」。2003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特拉維夫白城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特拉維夫是世界上國際風格建築最為集中的區域之一。這種建築風格由1930年代從歐洲建築學校畢業的學生帶到特拉維夫。他們深受1920年代歐洲現代主義運動影響。該運動的主旨是以不對稱的布局和有規律的反覆來取代古典建築的對稱,還要避免使用任何沒用用途的裝飾。現代主義風格、多功能、簡潔而沒有裝飾的建築被認為相當適合一座年輕而發展迅速的城市。國際風格建築在建築師的不斷爭論下在以色列得以大量出現。這創造了一種新的建築風格,結合了現代主義運動的主旨和文化的綜合,以及氣候、當時的科學技術和生產方法等因素。國際風格建築大多2-4層樓高,佔地面積不大以及塗有淺色的灰泥。這些建築大多是住宅,也有一些有公共用途。許多這種風格的建築可以在特拉維夫市北面的區域找到。現代主義建築和先鋒的都市計畫一起組成了被稱作是「白城」的區域。由於1930年代大量從德國來的移民湧入,許多國際風格的建築大量出現。約2700幢該風格的建築建於1931年到1937年間。今天特拉維夫大約有4000幢這樣的建築。大多在南到阿倫比街(Allenby Street),東到開始路(Begin Road)和伊本·戈維羅街(Ibn Gvirol Street),北到雅孔河(Yarkon River),西到海邊的區域內。大約1000幢建築被計劃保護。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原屬土耳其的巴勒斯坦地區劃歸英國託管。由於歐洲反猶主義的滋長,許多猶太人在20世紀早期遷往巴勒斯坦。尤其是納粹在1930年代對猶太人的大規模迫害導致了大量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當時出現了要求在巴勒斯坦地區重建猶太國家的政治運動,被稱為猶太復國主義。 蘇伊士運河的鑿通,使雅法興旺起來,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港口城市。一道於1856年頒布的法律允許外國人在此獲得土地。1887年到1896年,猶太人興建了的一個定居點。在1909年,特拉維夫被建。 從1920年到1925年,特拉維夫的人口從2000人升至34000人,有風格雜亂的建築。第一個總體規劃由里查德·考夫曼於1921年提出。而蘇格蘭建築師派屈克·蓋德斯於1925提出的計劃得到批准,在1938年被核准改善。建築工程在1930年代早期開始,設計者大多是從歐洲來的移民。 特拉維夫的建築師大多受包浩斯學院的影響,也有師從勒·柯布西耶和埃瑞許·孟德爾松。約瑟夫·諾伊費德(Joseph Neufeld)和卡爾·魯賓(Carl Rubin)曾和孟德爾松一起工作;阿里·沙龍(Arie Sharon)、斯繆爾·米斯泰金(Shmuel Mistechkin)和施羅莫·伯恩斯坦(Shlomo Bernstein)等19人曾在包浩斯學院學習。大多數建築師深受現代主義運動的影響,在這裡他們實踐了現代主義。
參觀白城主要有三條路線,分別稱之為迪岑哥夫(Dizengoff)、羅特希德(Rothschild)和比亞利科(Bialik),這三條路線分別經過不同的白城著名建築。
影片分享
相關連結:
維基百科:特拉維夫白城
世界遺產:特拉維夫白城
以色列官方英文旅遊網站:以色列官方英文旅遊網站
以色列官方中文旅遊網站:以色列官方中文旅遊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