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尼斯旅行社

比利時 布魯塞爾

Weather Data Source: 7 dagen weer Brussel
最近10天氣溫

布魯塞爾(法語:Bruxelles;荷蘭語:Brussel)是比利時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歐洲聯盟的主要行政機構所在地。位於布魯塞爾首都區的布魯塞爾市。 在不同的語境中,布魯塞爾有著不同的外延。她可能代表布魯塞爾市(比利時的布魯塞爾首都區中最大的地方自治體及首府,常住人口140,000),也可能代表布魯塞爾首都區(據2008年2月1日統計,常住人口為1,067,162),或者也可能用於表示布魯塞爾城市圈(常住人口1,350,000[2])。

歐洲聯盟三個主要的機構當中,歐盟委員會和歐盟部長理事會位於布魯塞爾,另一個重要機構歐洲議會在布魯塞爾也有分處(全體議會在法國斯特拉斯堡),所以它有歐洲首都的美譽。另外,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總部也設在布魯塞爾。

布魯塞爾是一個雙語城市,通用法語和荷蘭語,法語的使用者佔較多數。另外,土耳其語、阿拉伯語等語言被布魯塞爾的穆斯林廣泛使用。

中世紀
布魯塞爾起源於公元580年左右。當時,人們在諧納河中的一個小島(後稱Saint Gaugericus島)上設立了一座禮拜堂。

而布魯塞爾正式的建城時間往往被認定為公元979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托二世於977年將下洛林的領地賜予法國國王路易四世的被流放的第四子查理。兩年後,下洛林公爵查理(Charles, Duke of Lower Lotharingia)將聖古都勒(Saint Gudula)的聖物從東面的小鎮莫瑟爾(Moorsel)移至Saint Gaugericus禮拜堂,即後世被稱為Saint Gaugericus島的地方。之後,查理公爵在同一個島上建造了首個永久性城堡。

公元1000年左右,布魯塞爾地區歸屬於勒芬伯爵蘭貝爾一世(Lambert I of Leuven, count of Leuven)。1047年,他的兒子蘭貝爾二世創立了聖古都勒參議會(the Saint Gudula chapter)。

由於布魯塞爾地處塞納河畔,位於布魯日、根特和科隆之間貿易路線上,因此它迅速發展為一個商業中心。為了躲避肆虐的洪水,城市逐漸向高地發展(聖彌額爾聖古都勒主教座堂、柯登堡(Coudenberg)等)。當人口增加到3萬人左右時,布魯塞爾的發展受到了周圍的沼澤地的限制,於是人們將沼澤地的水排干,以求更多的土地空間。這一時期,勒芬伯爵成為了布拉班特公爵(1183年至1184年)。在11世紀,這座城市第一次有了城牆。

經過13世紀的大規模城牆建設後,布魯塞爾在歐洲的影響日漸提高。為了城市的進一步擴張,1356年至1383年間,掀起了第二次城牆建設的高潮。如今,在布魯塞爾仍能看到部分城牆的遺址,因為其圍繞著歷史街區的內環鐵道基本都是沿著第二城牆而建的。

15世紀,勃艮第公爵腓力二世與繼承了巨額遺產的佛蘭德女伯爵瑪格麗特三世結婚,從此瓦盧瓦王朝產生了新的布拉班特公爵(兩人的兒子安托萬),另外也產生了來自哈布斯堡王朝血統的分支(奧地利的馬克西米連,即後來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與出生於布魯塞爾的勃艮第的瑪麗結婚)。

此後,儘管布拉班特被吞併,但是布魯塞爾卻成為了經濟發達的低地國家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並繼續快速發展。

文藝復興
1516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在布魯塞爾的聖彌額爾聖古都勒主教座堂登基成為西班牙國王。 1519年,自從他的祖父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駕崩後,查理五世便成為了奧地利大公和號稱「日不落帝國」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555年,查理五世在Coudenberg宮宣布退位。自從成為布拉班特公爵的宮殿之後,Coudenberg宮的規模迅速擴大,但此後在1731年的一場大火中,這個歐洲聞名的宮殿毀於一旦。其遺址引起了歐洲考古學家的極大興趣。 1695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派法軍炮轟布魯塞爾。炮火及隨之而來的火災造成了布魯塞爾歷史上最嚴重的災難。著名的布魯塞爾大廣場被夷為平地,此外還有佔全城1/3的4000餘座建築被毀。此後,布魯塞爾人花費了數個世紀重建家園,但仍留下了一些當時的遺迹以供後人觀看。

革命
1830年8月布魯塞爾民眾發動了反對荷蘭統治者的革命。1831年2月7日,國民會議頒布比利時憲法,規定比利時為世襲的君主立憲制國家。1831年7月21日,比利時首位國王利奧波德一世在布魯塞爾即位,並開始大規模建造這座城市的城牆和建築。1867年到1871年之間,貫穿整座城市的塞納河由於其引起的公共衛生隱患而被市政府徹底填埋。此後,城市改造得以順利推進,許多現代建築在塞納河上拔地而起。

現代
布魯塞爾舉辦過眾多國際會議和重要展覽會,其中包括在現代物理學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1927年索爾維會議以及數次世界博覽會(1935年世界博覽會和1958年世界博覽會等)。
1940年5月10日,布魯塞爾開始遭受納粹德國的轟炸,然而這座城市受到的破壞主要發生在1944年至1945年期間。
1952年,貫穿城市中部的南北線鐵路落成。首條有軌電車線路於
1969年完工,而第一條地鐵則於1976年通車。
1985年5月29日,希素球場慘劇(Heysel stadium disaster)在布魯塞爾發生,39名足球迷由於踐踏和推擠而死亡,400多人受傷,利物浦足球俱樂部也為此被國際大會禁賽五年。
1989年6月18日,比利時設立布魯塞爾首都區。

比利時首都
儘管很多人望文生義地認為比利時首都為整個比利時首都區,但實際上比利時憲法第194條明確規定其首都為布魯塞爾市。[5] 但是,儘管布魯塞爾市是正式的首都,而國家劃撥給首都的經費被包括布魯塞爾市在內的19個自治體分享,而且部分國家機構也位於其它18個自治體內。因此儘管名義上的比利時首都是布魯塞爾市,但實際上行使首都職能的卻是整個首都區。

影片分享

相關連結:
維基百科:布魯塞爾
比利時旅遊局網址:比利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