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 巴黎 巴黎第一區 羅浮宮 克羅頓的米隆
藝術家:皮埃爾•皮熱
年代:創作於1671年—1682年間
類型:卡拉拉(Carrara)大理石
大小:高:2.70米;長:1.40米;寬:0.80米
珍藏:巴黎羅浮宮
米隆是一位著名的希臘運動員,他於公元前6世紀生於意大利的克羅頓(當時為希臘殖民地),曾多次獲得奧林匹克運動會和皮同運動會的冠軍。年老以後,為了看看自己是不是還老當益壯,他嘗試劈開一根已裂縫的樹幹。他的手夾在了樹幹中,動彈不得,最後不幸被狼群撕吞。 在這件雕塑中,藝術家用更高貴的動物——獅子替代了狼群,創造出極富戲劇性的效果。
一個對於人性的深思
7世紀法國雕塑家皮埃爾•皮熱於1671年開始創作《克羅頓的米隆》,直到1682年才完成。這個主題之前從未在雕塑作品中出現過,它不僅是對於時間戰勝人力的思考,同時也反思了人類的驕傲:米隆首先被自己的虛榮所戰敗,因為他拒絕承認年老體衰這一事實。他的痛苦既是精神上的,也是身體上的。正如倒在米隆腳邊的運動會獎杯所寓,人的輝煌轉瞬即逝。這個主題奇異而又大膽,因為這個作品是為國王路易十四(Louis XIV)而作。
無與倫比的構造
雖然皮熱對雕塑的每一面都精工雕刻,但是他重點刻畫了正面:這個作品設計的觀看角度是正面或四分之三角度。米隆的身體痛苦地扭曲,形成一個巨大的之字形,而身體的三條主線,即腿部線條、上身線條和在撕心裂肺的嚎叫中向後扭轉的頭部線條,逐漸收縮。米隆支在樹幹上的身軀,構成了這個作品的中心軸線。在中部,大理石被鑿出兩個透光口凸顯出運動員的輪廓:這種將基座鏤空的設計在雕塑中很少見,減少了雕像的支撐,是一項技術創舉。
皮熱和古代作品
皮熱雕塑米隆時,腦海中肯定浮現出希臘化時代的一件刻畫拉奧孔(Laocoon)的作品。拉奧孔是希臘神話人物,被藝術家們視為悲劇英雄範例。這位老人被神明派來的蛇勒住而窒息,淡定死去。然而,皮熱創作了一個現代作品:他沒有理想化地表現主人公,而用痛苦激烈的表情替代古代雕塑作品中的平和安寧。米隆的身軀因痛苦而彎曲成弓形,面部強烈扭曲,攣縮的腳趾深深陷入土中。
這座雕像1683年在凡爾賽宮展出時,路易十四的妻子、王后瑪麗•泰蕾莎(Marie-Thérèse)曾忘情地嚷道:“可憐的人啊!”皮熱的精湛雕塑技藝使人忘記了這只是大理石塑雕:獅爪看上去深嵌肉體。緊繃的肌肉,突起的青筋以及抑揚變化的表面使人感受到肉體的顫抖。雕塑家使人體的光滑肌膚與其它部分的粗糙形成強烈對比:獅毛用鑿子雕琢,而樹乾和泥土用刀尖刻畫。通過不同的表面處理,作品區分了故事中的三個主體:人、獸和自然。
影片分享
相關連結:
羅浮宮官方網站:羅浮宮官方網站
法國英文官方旅遊網站:法國英文官方旅遊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