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尼斯旅行社

義大利 艾米利亞 波隆納

波隆納內斂而含蓄, 乍見到它時不會被其外觀所震懾,因為它沒有誇張的建築與繁複的裝飾,相對地是一種很婉約的美;所以你必須深入地去探訪它,才能體會隱藏於保守面貌之後的豐富內涵。

波隆納擁有歐洲最古老的大學,中古世紀它活潑的學術氣氛曾吸引遭翡冷翠放逐的桂冠詩人但丁來此;以氣質取勝的美是更淵遠流長的,來到這座以紅磚砌成的學術之都,漫步於該城最具特色的迴廊步道底下,波隆納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和煦的春風般,柔柔的並不刺人,你可以以最輕鬆的腳步來慢慢品味它的溫柔婉約。

歷史
波隆納是在公元前534年建立,當時稱Felsina,以牧羊業為主。波隆納於公元前四世紀被高盧帝國所佔領,改稱為Bononia。當時已有二千個拉丁裔家庭居於該城。直到公元前88年,波隆納已經成為一座大城市。

在公元一世紀克勞狄一世統治期間,一場大火毀滅了波隆納,雖然尼祿後來重建了這座城市。歷經一段長期的衰退後,波隆納於主教聖白托略(St. Petronius)統治期間重返榮耀。羅馬帝國衰落之後,波隆納成為拜占庭帝國拉文納( Ravenna)的前沿。倫巴第國王利烏特普蘭德在728年佔領這座城市,成為倫巴第王國的一部份。

波隆納大學於1088年建成,成為歐洲有史以來第一所大學。在13世紀時,波隆納是歐洲第五或第六大城市,僅次於科爾多瓦、巴黎、威尼斯和佛羅倫薩,與米蘭不相上下,擁有60,000至70,000名居民。1348年黑死病造成大約3萬名波隆納居民死亡。然後波隆納受到米蘭的維斯康蒂家族所統治,直到1360年才回到教宗的控制之下。文藝復興期間,該城是義大利唯一容許女性擔任專業職位和獲取大學學位的城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波隆納是德國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並遭到許多轟炸。德軍在義大利北部的防線崩潰之後,這座城市於1945年4月21日脫離德國的控制。波隆納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義大利抵抗組織的中心,後來成為義大利共產黨一個重要的據點。隨著義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走下坡,波隆納今日已失去了昔因的繁華,但是仍然保留許多古典的建築物。

氣候
不同的氣象學家對波隆納的氣候經常有不同的看法,溫帶濕潤氣候或大陸性氣候都有人主張,這是因為波隆納位於義大利北部內陸平原,夏季炎熱,而冬天寒冷且潮濕[6]。從五月到九月初,波隆納的溫度很常超過30℃(86°F)。由於波隆納的濕度相當高,所以冬季的寒冷與夏季的炎熱都會有加乘效果。由於氣候潮濕,所以晚秋和冬季期間很常有霧出現,就像義大利北部大部分地區。波隆納的年降雨量介於700毫米到800毫米之間,通常集中在春季和秋季。11月下旬至4月之間可能會出現降雪,但是積雪主要發生於12月到2月之間。波隆那歷史上最低溫度為-19.8°C(-3.6°F),發生於1985年1月13日,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氣溫則為40.6℃(105.1°F),發生於2003年8月。

交通
古列爾莫·馬可尼國際機場位於波隆納,於2004年完成擴建,延長跑道長度,以容納更大型的飛機。它是義大利第十繁忙的機場,客運量於2007年超過400萬,是一個國際航線的據點。由於波隆納的戰略地位,波隆納中央車站被認為是義大利北部最為重要的鐵路樞紐。它的貨物車站(聖多納托站)擁有33條鐵路軌道,規模和流量都是義大利首位。 波隆納擁有強大的公共巴士服務系統,由Azienda 波隆納大眾運輸公司(ATC)來管理。

人口
直到2010年年底為止,波隆納市區人口為380,604人(有100萬人生活在波隆納大區),波隆納位於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其中46.7%為男性,53.3%為女性。未成年人(兒童18歲以下)約佔總人口的百分之12.86,退休人口數則佔百分之27.02。與此相比,義大利平均百分之18.06(未成年人)和19.94姊(退休)。波隆納居民平均年齡為51歲,義大利全國平均則是42歲。在2002年至2007年之間,波隆納人口並未增加,而義大利整體增加了百分之3.56[7]。波隆納目前的出生率是每千名居民中有8.07人,而義大利的平均出生率為9.45人。 截至2009年為止,89.47%的人口為義大利人。最大的移民來自其他歐洲國家(主要來自羅馬尼亞和阿爾巴尼亞)約佔2.82%,東亞 (主要是菲律賓人)為1.50%,而南亞(主要來自孟加拉國)則佔1.39%[8]。其餘也包括摩洛哥人、華人與烏克蘭人。

市區
直到19世紀初,波隆納都未進行大規模的城市改造,所以波隆納仍然是歐洲保存最好的中世紀城市之一,目前它仍然具有獨特的歷史價值。儘管波隆納於1944年遭受相當大規模的轟炸,波隆納廣達350英畝(141.64公頃)的歷史中心仍然是歐洲第二大[9],擁有許多重要的中世紀時期、文藝復興運動時期與巴洛克藝術的古蹟。

波隆納於伊特魯里亞與羅馬的殖民地時代開始發展。由於波隆納保存許多羅馬遺址,所以波隆納的中央大街目前仍然主要以步行為主。 羅馬時代的城牆目前被一個中世紀防禦工事體系所取代,雖然有一部份倖存至今。中世紀防禦工事體系於13世紀完成,其中還有許多部分存留。在二十個中世紀防禦塔樓當中,其中有些已經搖搖欲墜。

優雅和廣泛的商場(或門廊)更進一步豐富波隆納的城市景觀,讓波隆納聞名於世。城市的歷史中心總共大約有38公里長的騎樓[10](市區部分則超過45公里),使人們在外面散步時可以遮擋雨、雪或炎熱的太陽。聖路加拱廊是世界上最長的騎樓(長3.5公里,666個拱)[11],與Saragozza城門(十二個建於中世紀的古城牆城門之一,它環繞市區長達7.5公里)互相連接。

聖路加的聖母朝聖地就位於波隆納城外。仍可以通過一條長達3.5公里的帶屋頂的有666個拱的聖路加拱廊(Portico di San Luca)前往,聖路加拱廊建於1674 - 1793年,是為了在遊行上山時保護聖像。每年的遊行要從聖彼得在波隆納市中心的聖伯多祿主教座堂,沿著這條路線前往朝聖地。這個朝聖地收藏了一幅聖母像。山頂的教堂已經存在了一千年左右。目前這座教堂建於1723年,使用了Carlo Francesco Dotti的設計。堂內收藏有不少藝術品。

經濟
波隆納是義大利一個非常重要的鐵路和高速公路樞紐。波隆納經濟基礎包括活躍的工業、傳統且強勁的農業和畜牧業,還包括製鞋業、紡織業、工程、化學印刷及出版業以及繁榮的商業活動。博覽會區域是歐洲最大的展覽區之一,舉辦國際重要的年度汽車博覽會(波隆納汽車展)、陶瓷、建築行業(國際瓷磚展覽和浴室傢具)及食品博覽會。 波隆納和附近的都會區有重要的貿易活動,包括機械、食品、煙草、電子、重要的零售和批發活動以及義大利的蔬菜和水果市場。杜卡迪與蘭博基尼都是波隆納著名的企業。

文化
幾個世紀以來,波隆納獲得許多綽號,包括學習之都(因為波隆納擁有著名大學)與肥胖之都(因為波隆納擁有許多美食而得名)。 紅色之都原本是指波隆納歷史中心的屋頂顏色,但是這個綽號也與城市的政治局勢相似。從二戰結束後開始,直到1999年一位中間偏右市長當選,全市是著名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堡壘,尤其是義大利共產黨。中間偏左的政黨又在2004年市長選舉後重新執政。波隆納是歐洲第一個進行免費大眾交通運輸實驗概念的城鎮[12]。

波隆納於2006年5月29日被選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音樂之都。根據教科文組織的說法,波隆納顯示出豐富的音樂傳統,正繼續發展充滿活力當代生活和創作的要素。波隆納也表現出強烈的承諾來推動音樂成為重要的工具,來打擊種族主義,並努力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培育範圍從古典到電子、爵士樂、民歌和歌劇,波隆納提供公民的一種音樂的生命力,深深地滲入城市的專業、學術、社會和文化方面[13]。

藝術
直到16世紀為止,劇場在波隆納都是非常受歡迎的娛樂活動。波隆納第一所公共劇院是斯卡拉劇院,它從1547年開始營運至今。 阿爾弗雷多·鐵斯東尼是義大利波洛尼亞劇場發展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一位劇作家,也是《紅衣主教藍波提尼》的作者,他自1905年以來獲得巨大的成就。

料理
波隆納擁有許多著名的傳統料理,眾所周知的番茄肉醬就是發源於當地。因為坐落在肥沃的波河河谷,所以波隆納豐富的美食,大部分取決於當地的肉類和乳酪。正如艾米利亞-羅馬涅其他地區,波隆納生產豬肉的加工品,例如火腿、意式肉腸和莎樂美腸,是當地食品業的種藥產品。附近的葡萄園也受到廣泛關注。義大利千層麵、義大利餃子、原波隆納香腸,都屬於當地的特產。

體育
波隆納另一個暱稱是籃子之城,因為波隆納的籃球活動相當盛行:兩個主要籃球俱樂部為波隆納福蒂都多籃球隊(Fortitudo Pallacanestro Bologna)和波隆納金德籃球隊(Virtus Pallacanestro Bologna)[26][27],他們之間的同城德比也是當地居民的焦點。然而,這種競爭目前暫時處於停止狀態,因為波隆納福蒂都多籃球隊目前不是該國的專業隊伍。在2008-09賽季之後,波隆納福蒂都多籃球隊遭到降級,從義大利籃球甲級聯賽被降級義大利籃球乙級聯賽,然後因為財政原因而進一步降入業餘聯賽。波隆納受到籃球運動的影響不僅是因為同城德比,也因為義大利籃球甲級聯賽與義大利籃球乙級聯賽的總部都設在波隆納。 足球在波隆納仍然是一個非常流行的運動,主要的當地俱樂部是波隆納足球俱樂部,目前是意甲聯賽的成員。

教育
建於1088年波隆納大學是歐洲第一所大學,也是歐洲現存最古老的大學,在中世紀時期,它是歐洲重要的學術中心,吸引許多基督教的知識份子。在拿破崙時代,波隆納大學的總部被遷移到目前的位置上,位於城市的中心東北部。如今它是義大利第二大大學,擁有23個院,68個系和93間圖書館,包括四個校區位於切塞納、弗利、拉文納和裏米尼附近。目前學生人數超過10萬。 波隆納大學在過去幾個世紀出現許多值得注意的學生,包括但丁、弗朗切斯科·彼特拉克、托馬斯·貝克特、尼各老五世、德西德里烏斯·伊拉斯謨、彼得·菲密格理(Peter Martyr Vermigli)和哥白尼。勞拉·巴斯(Laura Bassi)於1732年成為第一位正式在歐洲學院任教的女性。在最近的歷史上,生物電力的發現者路易吉·伽伐尼和無線電技術的先驅古列爾莫·馬可尼都曾在波隆納大學工作。 目前波隆納仍然是一個大學城,大學開學時城市的人口會從40萬膨脹到50多萬,包括大量的海外學生。

影片分享

相關連結:
維基百科:波隆納
官方網站:波隆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