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 威尼托 威尼斯
列入時間:1987年12月11日第11屆會議通過
所在地:歐洲─義大利〈Italy〉
遺產類別:文化遺產
傑出普世價值:
威尼斯(威尼斯語︰Venezsia;義大利語︰Venezia;弗留利語︰Vignesie;拉丁語︰Venetia)是義大利東北部著名的旅遊與工業城市,也是威尼托地區的首府。人口約271,251人(2004年1月1日)。威尼斯與帕多瓦組成大帕多瓦-威尼斯地區(人口約1,600,000人)。別名「亞得里亞海的女王」、「水之都」、「面具之城」、「橋之城」、「漂浮之都」、「運河之城」、及「光之城」,Luigi Barzini曾在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最美麗的人造都市」[1],時代線上也稱讚威尼斯是歐洲最浪漫的城市之一。
威尼斯市區涵蓋義大利東北部亞得里亞海沿岸的威尼斯潟湖的118個島嶼和鄰近一個半島。這個鹹水潟湖分佈在波河與皮亞韋河之間的海岸線。
威尼斯曾經是威尼斯共和國的中心,十字軍進行十字軍東征時也曾在這裡集結,而且也是13世紀至17世紀末一個非常重要的商業(尤其是香料貿易、糧食與毛皮貿易)與藝術重鎮。後來因為土耳其人對地中海東邊的控制促使歐洲國家尋找其他航線的慾望,威尼斯因此失去了大部分的重要性與影響力。
古典奢華的建築風情,訴說著令人艷羨的過往繁華;水波盪漾的古老運河,傳唱著千古愛情的纏綿;夕陽餘暉下的聖馬可廣場,閃耀著輝煌的黃金光芒…威尼斯,一個世界旅人心目中的浪漫聖地,她擁有什麼樣的魅力,讓人情不自禁的迷戀?
威尼斯建於西元五世紀,島嶼數多達118個,在十世紀時還是主要的航海強國。整座城市本身就是一件非凡的藝術傑作,即便是最細微的建築物都有偉大藝術家的痕跡,如吉奧喬尼、提香、丁托列托、維洛內斯等。
威尼斯曾經是威尼斯共和國的中心,十字軍進行十字軍東征時也曾在這裡集結,而且也是13世紀至17世紀末一個非常重要的商業(尤其是香料貿易、糧食與毛皮貿易)與藝術重鎮。後來因為土耳其人對地中海東邊的控制促使歐洲國家尋找其他航線的慾望,威尼斯因此失去了大部份的重要性與影響力。
起源及歷史
威尼斯的起源沒有歴史文獻記載。數名歷史學家引用可靠證據指出:早期人口為羅馬城市的難民,他們為了逃避日耳曼人攻擊,便從帕多瓦、阿奎萊亞、Altino及Concordia(今格魯阿羅港)而來。
從166-168年開始,誇迪人(Quadi)和馬可曼尼人(Macromanni)破壞了這個區域的主中心──Oderzo。羅馬帝國的防線再度被西哥德人於5世紀初期時所撕裂,而在50年後,阿提拉領導的匈人也再度侵略羅馬帝國。而最後與最持久的侵略則是倫巴底人在568年所造成的。使得威尼斯脫離了東羅馬帝國的統治,人們開始建立新的港口,包括威尼斯潟湖的馬拉莫科與托切洛的港口。
拜占庭帝國在義大利中部與北部的統治在751年被倫巴底國王艾斯杜爾夫(Aistulf)所結束,在這段時期,拜占庭的總督的所在地是馬拉莫科(Malamocco)。統治地區橫跨了潟湖中的許多島嶼很可能增加了與拜占庭帝國境內倫巴底人的聯繫。
在帕底西巴扎(Agnello Particiaco)公爵的統治期間(811年-827年),總督所在地從馬拉莫科遷移到高度防禦的里奧多島,也就是現在威尼斯的所在地。聖匝加修道院、最初的總督府與聖馬可教堂在這裡陸續被建造完成。
在828年,這個新城市的威望因為聖馬爾谷的遺物從亞歷山卓被帶到威尼斯而提升,它被安置在新教堂中。這個地區持續發展,當拜占庭的勢力消退之後,威尼斯對抗東方的本質漸漸浮現出來,最後導致威尼斯朝向自治與獨立的發展。
地理
主城區建於離岸4公里的海邊淺水灘上,平均水深1.5米。由鐵路、公路、橋與陸地相連。由118個小島組成,並以177條水道、401座橋樑連成一體,以舟相通,故有「水上都市」、「百島城」、「橋城」之稱。
影片分享
相關連結:
維基百科:威尼斯
官方網站:威尼斯
世界遺產:威尼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