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羅埃西亞 希貝尼克
希貝尼克(克羅埃西亞語:Šibenik)是克羅埃西亞希貝尼克-克寧縣的縣治所在,位於克爾卡河注入亞得里亞海處。
氣候
希貝尼克擁有地中海氣候 ,溫和濕潤的冬季和炎熱,乾燥的夏天。 一月和二月是最冷的月份,七月和八月是最熱的月份。 在七月份的平均最高溫度約為30 ° C(86 ° F)。
文化和活動
一年一度的希貝尼克國際兒童藝術節 (Međunarodni Dječji節 )每年夏天舉行。
人口概况
據2007年的人口統計資料,希貝尼克的人口約為51,553人。絕大多數希貝尼克居民是克羅埃西亞族,占城市總人口的94.02%。城市建於西元十世紀。有鐵路通札格雷布。工業有煉鋁、鐵合金、船舶修理和食品加工等。出口木材、鋁土、酒等。有建於中世紀的哥特式大教堂、文藝復興時期具有涼廊的市政廳(1542年建)等。市郊有鋁土、褐煤開採。
歷史
不同於其他亞得里亞海沿岸希臘人、伊利裡亞人和羅馬人建立的城市,希貝尼克是由斯拉夫人建立的。在當地的聖米夏埃爾堡挖掘的文物證實早在克羅埃西亞人到來之前,這裡就有人居住。希貝尼克的名稱最早見於1066年克羅埃西亞國王克雷希米爾四世頒發的一個許可證中,在克雷希米爾四世時期,希貝尼克也是克羅埃西亞王國的首都,因為這個緣故, 希貝尼克也被稱為克雷希米爾的城市。該城是亞得里亞海東岸最古老的克羅埃西亞城市。 在11世紀到12世紀之間,希貝尼克被威尼斯共和國、東羅馬帝國、匈牙利王國和波士尼亞王國反復爭奪,最終在1116年被威尼斯共和國佔領。1298年希貝尼克被賦予城市地位,擁有自己的教區。1412年,希貝尼克同其他達爾馬提亞城市一樣爆發了反對威尼斯共和國統治的戰爭。15世紀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開始把目標瞄向希貝尼克,希望通過佔領這座城市達到壓制威尼斯共和國在地中海的勢力的目的,但他們從未能征服希貝尼克。從16世紀起,希貝尼克建立了一系列的防禦工事,其中聖尼古拉斯要塞是其中的代表,到了17世紀,又建立起了聖約翰和舒比切瓦茨要塞。
1797年,隨著威尼斯共和國的滅亡,希貝尼克成為奧地利哈布斯堡皇室的領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希貝尼克被義大利軍隊佔領。1921年6月12日,根據1920年簽署的拉帕洛條約,義大利軍隊撤出了希貝尼克,它隨之成為了後來的南斯拉夫王國的一部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希貝尼克被義大利法西斯和納粹德國軍隊佔領,在盟軍的轟炸下,聖尼古拉斯教堂被炸毀。 二戰結束後,希貝尼克成為了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一部分。 1991年克羅埃西亞宣佈獨立後,希貝尼克又成為了克羅埃西亞的一部分。在南斯拉夫內戰期間,希貝尼克遭到南斯拉夫人民軍和塞爾維亞准軍事組織的嚴重襲擊,在克羅埃西亞軍隊和希貝尼克市民的保衛下,希貝尼克的建築得到了保護,但轟轟炸破壞了城內大量的建築物和紀念碑,包括聖雅各大教堂的圓頂和1870年修建的劇院也遭到破壞。在1995年8月的暴風行動後,克羅埃西亞軍隊擊潰了塞爾維亞武裝,解放了被佔領的地區,希貝尼克得以重建並成為希貝尼克-克寧縣的首府,遭到戰爭破壞的建築也全部修繕復原。
影片分享
相關連結:
維基百科:希貝尼克
希貝尼克旅遊局: 希貝尼克
|